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自贸港建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自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后,各地掀起了申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热潮。

在这方面,上海一马当先。国务院2017年3月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就已经简单勾勒出了自由贸易港的轮廓。该方案指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随后,浙江、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海南、四川、陕西等地纷纷启动了相关前期研究工作,希望在新一轮全面开放过程中抢占先机。

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特区、保税区、开发区、高新区等特定园区,乃至在自贸区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有能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全球化瓶颈逐步显现的今天,在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之后,仍存在中国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

这些申报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地方,大部分都已设立了自贸试验区。这是因为舆论普遍认为,自由贸易港是自贸区的“升级版”。对此,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认为,自贸区和自贸港最大的区别在于,自贸区侧重于货物流通方面的开放,而自贸港则是全方位的开放,包括货物流通、货币流通、人员流通、信息流通以及更重要的法律和监管方面的全方位变革。因此,不能将自贸港看作是与自贸区相衔接的简单的升级版。

记者曾参与中国贸促会自贸区调研组赴各地自贸区进行调研,其中也包括这些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地区。调研发现,一些地区虽然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后来设立的一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程刚刚起步,其试验田的目标、任务还未完成,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条件还相对不成熟。

比如,一些自贸区很重视“数字”,关注新增注册企业多少家,但未曾了解过实际落地运营的企业有多少家;一些自贸区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放开;一些自贸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乏“拳头产品”;此外,一些自贸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等措施还集中在简化程序等相对表面化、简单化的层面上,一些对企业运营有利的、减少税费、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比较少。

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些自贸区对“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政策洼地”的理解还存在着偏差。通过分析世界水平最高的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得知,它们往往是在一些基础政策方面已经达到对企业优惠的最大化后,再进行制度创新,拥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屹立在世界经济的潮头。(请参考本报2017年11月14日3版“连线自贸区”栏目刊发的报道《世界著名自由贸易港的“独门绝技”》)

自由贸易港属于目前国际上对外开放园区的最高级形式,体现了一个经济体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相比于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对于政策及制度环境的系统性要求更高。特别是涉及货币金融领域的开放更是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目前,各地在积极申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方面表现出的以开放促改革的积极态度值得肯定,但同时一定要注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建设自由贸易港需要“步步为营”,更要谋定而后动,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修补、政策反复。

因此,对于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而言,需要先把自贸区建设的内容深刻理解、完全吃透,并充分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的建设进程,才会渐入佳境,水到渠成。

 关键词: 进出口代理 进口代理 出口代理 上海进出口代理

电话
地图
分享
邮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