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张伟伦 2017-09-28 08:29:08
9 月 29 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迎来四周岁生日。遥想当年,这块“试验田”挂牌成立被寄予厚望,如今也依然在探索中完善、前进。四年来,改革的样板间、新一轮扩大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等等,这块“试验田”被赋予了很多标签,也倾注了人们太多的期许。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中国整体性对外开放的扩大,通航通关、检验检疫、关税等方面便利化程度都在提高,自贸区建设虽然对提升传统型外贸企业业务的便利性作用有限,但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制度性创新催生新业态
本月下旬举行的第四届“2017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授权交易会”或许可以被看作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吸引近20 个国家和国内 15 个省、市、自治区参与,共计200多个优质IP参展,其中新IP和品牌占比60%以上。
交易会上一方面是海外艺术品的“流进来”,另一方面是中国自主文创作品的“走出去”,这些互动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变得很频繁,也为新一轮国际贸易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催生了新业态。
“从我们公司业务角度,很客观地说,自贸区的建设对于提高传统外贸的便利性作用并不是很大,但从事文化贸易的企业却很受益!”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运营中心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张琬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独特的海关监管优势和负面清单政策都为文化类企业的运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空间。
记者进一步获悉,目前上海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入驻企业达到约 500 家,涵盖从高科技文化装备、文化艺术品,到动漫、游戏等各种业态。为了给文化艺术品交易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上海自贸区二期艺术品保税仓库将在 2017 年年底建成。待二期国艺中心建成后,上海自贸区艺术品将一线开放,进境时无需提供美术品进口批文,涉证物品组成的艺术品无需提供3C证书,且中心内设有商检查验点,大大缩短申报时间,且可自由选择征税、保税仓储或转关模式,运输风险低,资金压力小。
金融服务创新持续跟进
记者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获悉,目前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的分账核算业务、境外本外币融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金融服务颇受外向型企业欢迎。
“从外贸企业角度来看,自贸区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制度上和功能上。”张琬认为这一点除了文化贸易,还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业上。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金融服务创新一直是自贸区改革的重头戏,从一定程度上讲,其金融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国自贸区的成败。
据了解,四年来,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上成果颇多,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更是激发了市场活力。自贸区设立伊始,国家外汇局推出了12项外汇支持政策,包括资本金结汇、外债、投资登记等都从这块“试验田”起步。目前,12项支持政策中有5项已经复制推广到其他自贸区,还有 7 项已经推广到全国。这俨然为全国金融改革积累了经验。那一年 9 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在自贸区内设立,自此全球投资者的不同货币在区内都可以作为冲抵保证金,之后以人民币计价交易。交易所在自贸区专门设立了上千吨的黄金交割库,这既是中国的实物交割中心,也是亚太的交割中心。
今年年中,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2017年版)》成为了全国首张按照国际惯例编制的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这一文件进一步梳理汇总了金融领域有关外资准入的规定,为外资了解进入我国金融领域提供了便利,并为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今后,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设,减少市场准入限制,不断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将成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的方向。